期刊简介

               本刊创办于1990年,为国内第一本美容外科专业期刊。国际第三本。信息量密度大,文章学术价值较高,前沿性、创新性文章每期平均发8-10篇。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人民医院 沈阳军区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70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42/R

邮发代号: 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0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第二届优秀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人民医院 沈阳军区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7040
  • 国内刊号:21-154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第二届优秀期刊奖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A 化学文摘(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年第2期文章
  • 隆乳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体会

    自1994年9月至2006年8月,笔者对59例曾接受不同材料的假体隆乳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处理,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9例.均为女性,年龄20~42岁.硅凝胶假体取出者46例,盐水袋取出者3例,聚丙稀酰胺水凝胶取出者10例;其中取出后即刻行硅凝胶假体再隆乳术者27例.......

    作者:董洁;艾建华;田方兴;王圣早 刊期: 2008- 02

  • 腋窝皱襞微小横切口治疗腋臭79例

    自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笔者采用腋窝皱襞微小横切口治疗腋臭患者79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79例.女性62例,男性17例;年龄16~44岁.曾经非手术方法治疗后无效者13例;余者为首次治疗.......

    作者:徐光勇;周春英;白永晟 刊期: 2008- 02

  • TGF-β1和CTGF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9例瘢痕疙瘩患者(为A组)、3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为B组)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为C组)中,TGF-β1和CTGF两种因子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A、B组中TGF-β1和CTGF均呈高表达,与C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作者:郭澍;佟爽;金石峰;韩思源 刊期: 2008- 02

  • 5-FU变形脂质体工艺的改进及其体外透瘢痕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改进5-氟尿嘧啶(5-FU)变形脂质体的工艺,提高其包封率,探索体外渗透治疗瘢痕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5-FU变形脂质体,利用正交实验探索佳工艺,检测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分布、包封率等特性.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将改进的5-FU变形脂质体进行体外透瘢痕实验后,行瘢痕切片制备和荧光观察.结果各因素对包封率影响大小的顺序:去氧胆酸钠>5-FU>卵磷脂>超声时间>乳化时间,制备的脂......

    作者:赵远党;章一新;钱云良;刘凤涛;王丹茹;毛小慧;贺蓉;崔大祥 刊期: 2008- 02

  • 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和积雪草苷对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比较

    目的通过比较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和积雪草苷对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探讨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优越性.方法将164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为118例,采用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进行治疗,并根据瘢痕的厚度和颜色及患者正常皮肤颜色和个体差异,选择脉宽10~40ms和能量密度12~32J/cm2进行治疗,治疗1~3次,每次间隔1~3个月;B组患者为46例......

    作者:吴东辉;谭军;钟茜;罗明灿;李波 刊期: 2008- 02

  • 血管抑制基因对瘢痕组织中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管抑制剂Ad-METH1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及其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只健康的日本大耳白兔,将兔耳制作成增生性瘢痕模型后,随机将兔的左右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兔耳.实验组行多点注射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meth1),对照组注射空载腺病毒,30d后行成纤维细胞核仁区嗜银颗粒染色(AgNOR)、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析及WesternBlotting......

    作者:宋保强;张阳;张伟;鲁开化;郭树忠;马福成 刊期: 2008- 02

  •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委

    ......

    作者: 刊期: 2008- 02

  • 药物释放系统中的新趋势:中胚层穿孔术——一种新奇的技术

    1原理经皮药物释放的原理是基于在面部使用药物后被皮肤直接吸收的原理.药物释放路径的出现已有很长的历史,且其优点在很多文献中已有明确的记载.对比经口腔途径给药,通过皮肤进入身体的化合物,可避开经过肝脏这第一个代谢路径,并常会出现较高的生物效应.......

    作者:王冀耕;张东 刊期: 2008- 02

  • 皮肤老化

    在人体老化的研究领域中,皮肤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对象.皮肤不仅容易被接触到,而且其细胞成分角化细胞、黑素细胞、纤维原细胞也易于通过细胞培养获得,以进行细胞学和分子学的研究.科学研究显示,皮肤的老化过程同样遵循人体衰老的基本原则受控于人体生物钟.......

    作者:李健;朱石江 刊期: 2008- 02

  • 磷酸卵磷脂注射疗法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尽管磷酸卵磷脂注射疗法(PTCtx)用于减少脂肪堆积十分安全,但医师和患者仍需了解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作者旨在回顾磷酸卵磷脂注射疗法在治疗脂肪堆积过程中的安全性原则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作者:李健;郭杰 刊期: 2008- 02